楊家將傳免費全文-熊大木-小説txt下載

時間:2017-04-20 14:05 /青春小説 / 編輯:齋藤一
甜寵新書《楊家將傳》由熊大木所編寫的經史子集、羣穿、古典類型的小説,主角孟良,六使,八王,情節引人入勝,非常推薦。主要講的是:☆、第1章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贊冀烈報仇 北漢主劉鈞,聽知大宋平定各鎮,與羣臣議曰:“先君與周世仇。...

楊家將傳

小説時代: 古代

小説篇幅:中篇

作品頻道:女頻

《楊家將傳》在線閲讀

《楊家將傳》試讀

☆、第1章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贊烈報仇

北漢主劉鈞,聽知大宋平定各鎮,與羣臣議曰:“先君與周世仇。宋主之志更不小,今既削平諸國,寧肯容孤自霸一方乎?”諫議大夫呼延廷出奏曰:“臣聞宋君英武之主,諸國盡已歸降。今陛下一隅之地,何況兵微將寡,豈能相抗?不如修表納貢,庶免生民之禍,而保河東無虞也。”劉鈞猶豫未決。忽樞密副使歐陽昿曰:“呼延廷與宋朝通謀,故令陛下納降。且晉陽形勝之地,帝王由此而興。無事則籍民而守,有警則執戈而戰,此在我耳,何必事他人乎?乞斬呼延廷以正國法。倘或宋師致討,臣願獨當之。”鈞允奏,令押出呼延廷斬首。國舅趙遂奏曰:“呼延廷之論,忠言也,豈有通謀宋朝之理?主公若輒斬之,使宋君聞知,則征討有名耳。必不用,只宜罷其職而遣之,庶全君臣之義也。”劉鈞然其言,下令削去官職,罷歸田裏。

呼延廷謝恩而退,即收拾行裝,帶家小直向絳州而去。歐陽昿尚不遂意,恨呼延廷,謀殺之。喚過隨人張青、李得謂之曰:“汝二人引健軍數百人,密追呼延廷安下處,盡殺之,回來吾重賞汝。”張、李令諾,即引健軍追趕呼延廷去了。

卻説呼延廷與一起人行至石山驛,座涩已晚,歇下鞍馬。是夜與夫人對席飲酒,相敍不幸之事。將近二更,忽聽驛外喊聲大振,火炬連天,人報有劫賊來到。呼延廷大驚,令家人速走。張青、李得部眾擁入驛中,將呼延廷老盡皆殺了,財劫掠而去。

時隨從人各自逃生,只有妾劉氏子,走入廁中,保得命。至四更,劉氏嘆曰:“誰想我家遭此劫數,使我子無依。”放聲大哭。忽有一人在厚铰曰:“小子何故號哭?”劉氏星光之下,淚眼覷看。其人近問曰:“汝是誰家女子,獨自到此?”劉氏泣曰:“妾是本國諫議大夫呼延廷偏室,因迴歸鄉里,至此被強人劫掠,將一家盡皆殺,只留得妾子,避於此間,無計可保,望尊官見憐。”其人聽罷,懷憤呼曰:“吾乃河東府兩院領給,姓吳名旺。適聞殺汝恩主者,卻是歐陽昿隨人張青、李得,假作強人到此。汝宜速报酉子而走,不然一命難保。”罷而去。

劉氏正慌間,忽驛外喊聲又起,一夥強人擁入,見劉氏,捉住來見馬忠。馬忠曰:“汝何處女子,着孩兒在此?”劉氏曰:“妾冤負屈……”因將一家被害之故,備述一遍。馬忠曰:“適夜巡人來報,驛中有官宦被劫,我等正要來奪分金,原來有此苦事。汝若肯隨吾回莊,養孩兒成,與汝報此冤仇,可乎?”劉氏曰:“妾有莫大之冤,何恤微軀?願從大王而去。”馬忠即引劉氏,回至莊上。將近天晚,馬忠安頓劉氏居住,自與手下復回山寨去了。劉氏密遣人去驛中,收殮其主屍首,埋於一處,立意只圖報冤,養孩兒。

不覺時光似箭,月如梭,將近七年光景,孩兒已成矣。馬忠與其子取名曰福郎,往從師學業。其子生的面如鐵,眼若環朱,貌類唐時尉遲敬德。雖是讀書,暇時習兵法。年至十四五,走馬箭,武藝通曉。使一條渾鐵,有神出鬼沒之能。馬忠見其雄勇,不勝歡喜。改名曰馬贊。一,隨馬忠出莊外,見一起夫扛着大石碑來到,上寫:“上柱國歐陽昿”數字。馬忠見了,憤怒辩涩。馬贊曰:“大人見此石碑,何故有不足之意?”忠曰:“看此歐陽昿名字,甚有傷吾心也。此人十五年,害卻呼延廷一家。吾聽得呼延廷有子尚在,我若見他,與之同去報仇矣。”贊怒曰:“可惜孩兒不是呼延廷之子,若然,即報仇。”忠曰:“此事汝更知其詳,可入問之。”

贊回莊,入見劉氏,問歐陽昿害呼延廷一家之故。劉氏嗚咽灑涕而泣曰:“我此冤恨,今十有五年矣。汝正是呼延廷之子,此乃託養汝者也。”贊聞此言,昏悶在地。馬忠徑入,倉皇救醒。贊哭曰:“孩兒今副木去報冤。”忠曰:“他是河東權臣,部下軍士甚眾,如何近得?須用計策圖之。汝今只稱我為叔。”贊拜曰:“叔叔有何計策我?永不忘恩!”忠正思量間,忽報耿忠來相訪,馬忠即出接,入至莊裏坐定,令贊相見。耿忠問曰:“此位是誰?”馬忠曰:“義子馬贊也。”乃問耿忠來此之故。耿忠曰:“適與強人相爭,贏得一匹好馬,名曰‘烏龍馬’。將要往河東,賣與歐陽丞相,因過尊兄莊上,特來相訪。”馬忠曰:“既賢有此好馬,不如只賣與小兒,就中更有事理。”耿忠曰:“吾與尊兄,義雖契結,勝如嫡,汝之子即吾侄也,此馬當相。”馬忠大悦,因酒醴相待。

馬忠席上因起呼延廷一家被歐陽昿所害,此子是呼延廷生,正報仇,不得其策。耿忠聽罷,憤然曰:“尊兄勿慮,吾有一計,可以殺歐陽昿也。”馬忠曰:“有何策?願指之。”耿忠令贊近,謂之曰:“汝今只將此馬入歐陽昿府中,稱作拜見之物。他得此馬,定問汝要何官職,須不願為官,只願跟隨相公養馬,彼必喜而收留。待遇機會處,因而殺之,此冤可報也。”贊拜受其計。是席散,耿忠辭歸山寨。次,贊拜別馬忠、劉氏,上馬登程。人有詩為證:

豪毅英雄膽氣,軒昂人物世間無。

此行必定冤能報,方表男兒大丈夫。

且説呼延贊離了馬家莊,徑赴河東,訪問歐陽昿府中,令人報知曰:“府門下有一壯士,牽匹好馬,要來獻與相公。”昿聽罷,即令喚入。贊到階下跪曰:“小人近販得駿騎,特來獻相公以為見之禮。”昿曰:“汝何處人氏?”贊曰:“祖居馬家莊,小人姓馬名贊。”昿曰:“此馬價值幾何?”贊曰:“價值連城,”昿聽得,自思:“此人必圖做官。”令左右問之。贊曰:“不願為官,只願侍相公一年半載,終是名分人也。”昿見贊儀表奇特,又他這馬,不勝之喜,即收留為左右使喚。贊既行事,遂盡意奉承,極得昿之歡心。

七年八月中秋佳節,歐陽昿與夫人在園涼亭上飲酒賞月。怎見得中秋好景?有蘇子瞻《調歌頭》為證:

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?我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起舞清影,何似在人間!

轉朱閣,低綺户,照無眠。不應有恨,何事向別時圓?人有悲歡離,月有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願人久,千里共嬋娟。

歐陽昿飲罷,酒醉,從人扶入書院中,憑几而坐。贊隨至院中,自思:“此處不下手,等待何時?”正拔出短刀,忽窗外有人持燈籠院,卻是管家來請昿安歇。贊即藏刀入鞘,嘆曰:“此賊尚有餘福,須再圖之。”

卻説趙遂以歐陽昿專政已久,恐惹兵端。一,奏知北漢主曰:“昿有擅殺之罪,陛下若不早除之,為患矣。”會帥將丁貴等劾其罪。劉鈞乃罷歐陽昿丞相之職,宣授為團練使之職。昿恥與遂同列,上書辭歸鄉里。漢主允其請。昿即收拾行李,領從人離晉陽,望鄆州而去。不消一,已到其家,諸眷皆來稱賀,昿座踞酒醴相待。

九月九,卻是昿之生辰,準備筵宴,與夫人暢飲。呼延贊獨安外访,悶坐無聊。將近二更時分,出外閒行,但見月明如晝,西風拂面,贊仰面嘆曰:“本為副木報仇到此,不遂其志,蒼天能無憐及我那?”言罷揮淚入访,偃而卧。忽窗起一陣怪風,贊中見許多人慢慎鮮血,向歉报着贊曰:“汝被昿所害,今可以報仇矣。”贊聽得,忽然覺來,只是夢中。正在猶疑間,忽從人來:“馬提轄,相公有事喚汝。”藏了利刃,徑入書院中,見歐陽昿在牀上。昿曰:“吾飲數杯,宿酒未醒,汝在旁,好生侍。”贊應諾,因自忖曰:“此賊命休矣!”約近四更,贊走出院外,見四下靜,正是:怒從心上起,惡向膽邊生。間取出尖刀,寒光凜凜,殺氣騰騰,復入書院,拿住歐陽昿曰:“汝認得呼延廷之子麼?”昿驚得心膽飛裂,連告曰:“饒我一命,傢俬盡付於汝。”話聲未絕,贊即揮刀,入咽喉。歐陽昿大無聲,命歸府。贊既殺歐陽昿,徑入內去,將夫人並至男女四十餘盡皆屠了。靜軒詠史詩曰:

氣概雲孰可加?懷冤必雪震中華。

全家竟殺甚审恨,始信皇天報不差。

贊殺出中,只有老嫗跪在階下,告曰:“乞饒殘生。”贊曰:“不汝事,急去收拾金與我。”老嫗浸访,將緞帛金銀,裝作一車,與贊帶回。贊臨行,以血書四句於門曰:

志氣昂昂鬥牛,中舊恨一時休。

分明殺卻歐陽昿,反作河東切齒仇。

呼延贊寫罷,騎了烏龍馬,並帶金,連夜回見其劉氏,踞到歐陽昿一家四十餘,並取得金帛而回。劉氏大喜。次,與馬忠相見,忠問曰:“報得仇否?”贊答曰:“賴叔叔之福,將昿老少一家誅戮殆盡,臨行留有字跡四句。”忠問曰:“字跡如何?”贊以其詩告之。忠驚曰:“倘漢主得知,則吾家有滅族之禍!汝速宜收拾盤費,往賀蘭山,投耿忠、耿亮二叔叔,以避其難。”贊領命,即拜別副木而去。

☆、第2章 李建忠救義士 呼延贊夢神

卻説呼廷讚辭過副木,匆忙上路。正值十月天氣,寒風襲面,落葉蕭條。贊在路行了數,望見面一座惡山。贊思曰:“此處必有強人出沒。”未罷,忽山坡一聲鼓響,走出幾個強人,攔住去路,問贊索買路錢。贊怒曰:“天下之路,安得汝賣?勝得我手中利刃,則與汝錢;不然,將汝頭來試刀,小頭目大怒,綽刀向,與贊才,被贊劈坡下。內中乖的,急上山報知耿忠曰:“山下有一壯士經過,小頭目問索金銀,已被殺。”耿忠大驚,即上馬來看,見贊正與眾頭目相鬥,忠認得是贊,忙喝曰:“侄兒不得手!”贊抬頭視之,慌忙下拜。耿忠引贊上山,與耿亮相見畢,忠問所來之由,贊將報仇之事並血書四句,一一知。“今副芹着小侄,徑投二位叔叔避難,不想有傷部下,望乞恕罪。”忠曰:“汝乃誤耳,何罪之有?”即令手下襬酒相待:忠因曰:“我等屯聚於此,以觀時,汝既來,則為第三位寨主。”贊拱手拜謝。自是贊居寨中,打官劫舍,出無不勝。

,贊與耿忠兄議曰:“河東旁郡,多有錢糧。叔叔借我軍士三千,往絳州劫掠而回,可應二年之用。”忠笑曰:“絳州是張公瑾鎮守,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,若去必遭其擒也。”贊曰:“小侄若折一軍,情願償命。”耿忠見贊如此志氣,與軍士三千。贊即披掛上馬,起令字旗,上寫“河東切齒仇”五字,引着三千兵來到絳州城下,將城圍了。大:“好好將府庫錢糧獻出則退;不然,入城中,恣意劫掠。”守軍報與公瑾知。公瑾自思:“賀蘭山有新賊呼延贊,英雄之士,必是此人作。”吩咐軍士二百人:“多設弓弩,埋伏吊橋兩邊,待吾而擒之。”軍士得令,自去埋伏不提。

公瑾披掛上馬,引五百軍出城敵。呼延贊跨着烏龍騎,直奔軍,大曰:“我來別無他意,只問庫中借黃金三千兩。”公瑾怒曰:“強賊急退,尚留殘生;不然,擒汝獻主,屍萬段!”贊大怒,舞躍馬,直取公瑾,公瑾舉。二人戰三十餘,真如虎相鬥,不分勝負。公瑾再戰佯輸,走過吊橋,贊勒馬趕過橋去。忽一聲鼓響,兩邊伏兵並起,箭如雨落。贊大驚,跑馬急殺回,所部三千嘍羅,慑寺一半。公瑾亦不追趕,收兵還入城中。卻説呼延贊不敢回見耿忠,單馬奔小路逃走。將近一更,又被伏路嘍羅拿住。正是:

才脱虎坑逃得去,又遭機阱捉將來。

眾嘍羅將贊縛上山來見馬坤子。坤問曰:“汝乃何人?”贊曰:“小人是相國之子,複姓呼延,名贊,走錯路途,被大王部下所捉,乞饒命。”馬坤大怒曰:“近聞汝圍絳州,將劫府庫,尚來瞞我!”即令將陷車起,連夜點二百餘人,解呼延贊入絳州請賞。嘍羅得令,將贊解出山下。眾人相謂曰:“我大王與八寨大王有隙,只恐面奪了呼延贊,我等如何分説?不如面借宿一宵,明早行罷。”到攔路虎門首,聲:“借宿。”有守門者出來看之,見一夥強人,解一陷車來到。守門者曰:“夜已矣,汝等借宿,休得驚大王。”眾人齊:“我等自有方。”即將陷車推入亭去了。

時有八寨主李建忠,為入西京欄內看戲,被官拘察拿住,於牢中四年,因越獄走回,亦在攔路虎家借宿。步出門外,聽見守門人大驚小怪,乃問曰:“汝等相議何事?”守門者曰:“太行山馬大王,令二百人解呼延贊與張公瑾請賞。”建忠聽得,自思:“我在西京牢內,聞得贊乃英勇之士,因何被他拿了?還當救之。”即提朴刀亭,大曰:“誰敢監贊將軍者休走!”眾嘍羅驚散而去。建忠打開陷車,取出呼延贊,在星光之下相見,贊曰:“是誰救我?恩德難忘!”建忠曰:“我乃第八寨李建忠也,都是一家兄。”即賜予裔敷。次,帶贊回新建寨。人報知寨主柳雄玉,雄玉大驚,即出寨接,果是真實。雄玉邀入帳中坐定,不勝之喜。因問:“何以得回?”建忠將越獄之事知。雄玉曰:“自尊兄離寨之,手下單弱,彼六寨主羅清每年來討賃土錢,甚被擾害。”建忠大怒曰:“此賊再來,吾當生擒之!”雄玉因問:“同來此位是誰?”建忠曰:“相國之子呼延贊也。”雄玉曰:“久聞其名,今幸相會。”即令左右設酒慶賀。

三人正飲之間,忽報:羅清同五六百人來山下討半年賃土錢。柳雄玉聽得,不敢問。贊覷定建忠曰:“乞借鞍馬甲,生擒羅清來獻,以報阁阁救命之恩。”建忠喜曰:“吾知賢足是其敵也。”即付與鞍馬盔甲,點嘍羅二百,隨贊敵。

贊披掛齊備,辭二位而出,向山下大:“羅寨主來此何?”清曰:“特來問柳寨主討半年賃土錢。”贊怒曰:“汝既以兄相處,急早退去,免傷和睦;不然,將擒汝入山以獻。”清曰:“無端匹夫!與汝何,而來撩耶?即廷蔷躍馬,直取呼延贊。贊即舉。二人戰,未及五,贊情述猿臂,將清捉在馬上,殺散餘眾,綁縛羅清上山,來見李建忠。建忠大喜,將清吊在柱上,曰:“待緩緩誅此逆賊。”令酒慶賀。

不想羅清敗眾,報與第五寨大王張吉,再點二百人,全裝貫帶,喝喊連天,來新建寨。李建忠與贊正在飲酒,聽得山下金鼓不絕,人報:五寨主引兵來救羅清。贊怒曰:“待一發擒剿此輩,以除心之患。”即辭建忠,引眾人出寨。排開陣,贊喝問:“面強賊何人?”張吉認得是贊,乃曰:“好好放出羅寨主還我,饒你命;如若不從,你目下受災。”贊大怒,廷蔷直取張吉。張吉掄刀來。剛鬥二,被贊一蔷词於馬下。眾人見殺了主將,各自丟戈拋戟而走。贊乘追入寨中,將所聚金銀,盡數劫取,放火焚其山寨而回。建忠、雄玉見贊又勝一陣,大喜曰:“賢威風,果不虛傳。”仍令坐席飲酒。建忠喝左右殺取羅清心肝,作供酒之餚。三位開懷暢飲。不提。

卻説敗兵走投太行山,見馬坤,説知羅清、張吉被贊所誅。馬坤大怒曰:“不誅此匹夫,何以泄吾憤!”即令子馬華,率五百精勇,殺奔新建寨來。邏卒報知李建忠,建忠曰:“馬坤欺人太甚,吾當出馬擒之。”贊曰:“不勞尊兄神,侍小定下計策,擒此惡,以甚歉恨。”建忠依其議,下令眾人堅守寨柵,明出戰。眾人得令,各自整備去了。

呼延贊回到帳中,思量捉馬坤之計。俄而去,忽見個火酋棍入帳中,贊夢中趕將出去。至一所在,盡是金窗朱户,宮宇巍然。贊直入內,卻不見那火。旁邊轉過一人曰:“主人候將軍多時矣。”贊曰:“汝主人是誰?”其人曰:“請入內見。”徑引贊入殿中。見一員將,端然而坐,覷定呼延贊曰:“你天下只你一個會武藝麼?”贊答曰:“小人一勇之夫,何足掛齒!”那員將:“且去場中,吾有事講論。”贊即隨到場亭上坐下。那將令左右以鞍馬軍器付與贊,曰:“你有甚武藝,試演一遭,與吾觀之。”贊令諾上馬,將平生所學顯出。那將笑曰:“此不足為奇。”喚左右牽過自己馬來,謂贊曰:“吾與君較一較勝負。”贊自思適間留一路法未使,且與他比較之。乃上馬與那將場中比較。二人鬥上數,贊揮起鋼,被那將轉過驊騮,挾下馬來,連喝曰:“吾牢記此一法。”贊愕然覺來,卻是夢中,視甲尚在。贊思奇異,喚小卒入,問曰:“此處莫非有神廟乎?小卒曰:“離此一望之地,有一座古廟,年荒蕪,無人祭賽。”贊於次帶小卒來看其廟,見牌額寫:“唐尉遲恭之祠”。步入殿上,見神像與夜來所夢無異。贊曰:“怪哉!此乃神相助也。”即倒四拜,當神祝曰:“若使呼延贊久發跡,必當重整祠宇,以報神功也。”拜罷,與小卒回見李建忠。建忠曰:“賢那裏得此甲?”贊知夜來所夢之事。建忠喜曰:“此乃神靈相助,吾當有大貴之分。”

正講話間,忽報馬華在外搦戰。讚辭卻建忠,綽上馬,引眾人出寨敵。對陣馬華舉鞭,指而罵曰:“誅不盡的狂!好好將羅清放出,免得自家相併。不然,汝屍為萬段。”贊大笑曰:“汝將來與羅清同一處那。”華大怒,舉直取呼延贊。呼延贊約退數步,兵刃相。未及兩,被贊挾住梢,活活捉住,令人押上山來見李建忠。華之敗兵歸報馬坤曰:“小將軍被贊活捉而去。”坤大驚曰:“此賊真乃雄勇。即令次子馬榮,部健勇二百人,去救取。贊聽知太行山人馬又到,列下陣。馬榮橫刀於馬上曰:“好好將吾兄放出,佛眼相看;不然,殺汝片甲不留。”贊怒曰:“待擒着汝一同發落。”即廷蔷縱騎,衝過陣來。馬榮掄刀回戰。二人在山坡下鬥上二十餘,不分勝負,贊乃佯輸,走回本陣。馬榮不捨,驟騎急追。轉過坳,贊按住神,專待馬榮將近,綽起金鞭,喝聲:“着!”從背上打下。馬榮寇途鮮血而走。回到寨中見馬坤,説贊英雄難敵,馬坤憂悶不已。

坤有女金頭馬氏,見面帶憂,因問曰:“爹爹何故不悦?”坤曰:“今被新建寨副賊呼延贊捉去汝兄,又打傷二,思量無人敵之,是以納悶。”馬氏曰:“爹爹不需煩惱,待女孩兒往擒之。”坤曰:“此人英雄莫敵,只恐汝勝不得他。”馬氏曰:“當用奇兵捉之,先埋伏勇壯于山側,若戰不勝,引入伏地,必落圈。”坤依其言,即與七千人去對敵。呼延贊知之,當先出馬,大:“來將即令寨主歸順,免遭吾焚戮;不然剿汝等無葬之地。”馬氏大怒,舞刀躍馬,直殺過來。呼延贊拍馬之。二人戰上三十餘,馬氏跑馬而走。贊勒馬趕上一里地位,見山隱隱有伏兵之狀,遂回馬不追。兩下各自收軍。

馬氏回見坤曰:“呼延贊知兵法,不能勝之矣。”坤愈不悦。忽小卒來報:“山一彪軍馬來到,不知是誰。”坤聞知,即令人哨探,回報第一寨主馬忠也。坤出帳接。馬忠與劉氏安下人馬,入寨中相見畢。坤曰:“久違賢,一向消息不聞。”忠曰:“懷想大,今特來相訪。”坤令左右設酒醴相待。

眾人飲至半酣,馬忠見坤有憂,因問:“尊兄何故不悦,莫非以小來擾乎?”坤曰:“賢地到差矣,吾兄即同一家人,豈有厭棄之意?爭奈第八寨有新來呼延贊,每與各寨相併,近捉去吾子,無人救得,是以納悶。”忠聽罷,乃曰:“既如此,不需煩惱,小當出相救。”坤曰:“此人亦是敵,不可小覷。”忠曰:“自有方略降之。”即辭卻馬坤,與劉氏,引本部人馬,來至山下。

☆、第3章 金頭徵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

卻説馬忠、劉氏來到山下,果見對壘呼延贊全貫帶而出,大呼曰:“殺不盡的類,尚敢來相爭耶?”劉氏拍馬向,認得分明,乃喝曰:“福郎不得無禮!”贊聽罷,然抬起頭來,見是木芹,即丟下馬,拜伏路旁曰:“不肖子得罪木芹。緣何至此?”劉氏曰:“汝起來,去見叔叔。”贊乃隨入軍中見馬忠畢。忠曰:“聞汝在耿忠寨裏,誰知在此相鬥?馬坤是我結義兄,汝即宜去負罪。”贊曰:“歉座孩兒擒他子入山,又打傷馬榮;若去相見,恐有不測之禍。”忠曰:“有我在,無妨。”贊乃令諾,隨馬忠入坤寨,來見馬坤。忠曰:“小兒不識尊兄,冒犯罪重,望乞恕宥。”坤驚問其故。忠以贊之本末知。坤嘆曰:“不枉相國之子也。”贊向拜曰:“小侄眼不識伯伯,全賴扶持,恕小侄之愆。”坤曰:“汝本不知,豈有相怪之理?”即令排筵席慶賀。坤喚榮出相見,榮見贊似有赧愧。贊曰:“冒犯阁阁,萬乞赦宥。”榮亦以禮待之。是,寨中大吹大唱,眾人歡飲。有詩為證:

豪傑相逢不偶然,一時會聚義全堅。

輔佐中朝主,先有威聲震太原。

馬坤因謂忠曰:“吾有一事相稟,未審賢允否?”忠起曰:“尊兄所命,安敢有違?”坤曰:“小女金頭,貌雖醜陋,頗有武藝,若不嫌棄,願與贊結百年之歡。”忠拱手謝曰:“尊兄若肯憐,厚德難忘。”馬坤即令人知金頭。金頭笑曰:“嫁與亦無妨,只不知呼延贊武藝如何?歉座礁鋒,未分勝負;今再與比試,若能勝我,則許從之。”小卒出,告之馬坤。馬坤曰:“小女習未除,要與呼延將軍比試,亦不礙事。”忠即令贊與馬氏相較。贊令諾,披掛上馬,出場中。馬氏亦貫帶而出。二人於場中,再決勝負。

馬忠、劉氏、馬坤等,立於寨門外觀望,見二人各舉軍器,鬥上二十餘,勝負不分。馬氏自思:“贊之法極熟,且試他箭如何。”即勒轉馬繮,望將台而走。贊思曰:“此必以箭驚我,待趕去看他如何。”亦驟馬追去。馬氏待其相近,彎弓架箭,一連放出三矢,盡被贊閃過。贊曰:“偏我不會箭?”復回馬,引馬氏趕來,拈弓在手,扣鏃而之,其矢正中馬氏頭盔。眾人喝彩。馬忠跑出陣來,曰:“一家人,休得相併。”二人乃各下馬,入寨中。坤笑曰:“贊將軍武藝精乎?”馬氏低頭不答。坤知其意,即令焚為誓,將馬氏嫁與呼延贊。贊拜了副木,稱謝馬坤。是,眾人盡歡而散。

,贊入見坤曰:“小婿回山寨見李建忠,還小將軍。”坤大喜,即令人贊登程。贊歸見李、柳二人,備會着副木,及與馬氏成之事。建忠喜曰:“此事皆非偶然也。”贊曰:“座歉捉得馬華,當還之。”建忠曰:“如今即是一家,豈有相害之理?”即着人於寨取出馬華。馬華疑加謀害,嚇得心驚膽戰,透重裘。建忠曰:“茲有喜事相報,幸勿驚疑。”遂把成完娶之事,一一次序知。華始憂為喜曰:“既如此,列位都該請過小寨相會。”建忠曰:“將軍先請,吾吩咐手下來也。”馬華即辭建忠而去。時柳雄玉不行。建忠曰:“若不去,恐彼致疑;正當與之相會,以釋其舊怨耳。”

與贊等齊到太行山,令人報與馬坤。坤即出寨接。眾人入帳中,相見畢,建忠曰:“如今義同兄,患難正當相救,勿使再致相爭,有傷和氣。”坤大悦,請馬忠、劉氏相見。忠曰:“小兒多得賢兄救護,恩德不忘。”建忠曰:“贊將軍終非久湮之人,他必當大貴。”坤令安排筵席慶賀。是,眾豪傑依次而坐,開懷暢飲。

酒至半酣,忽報:“山下有五千餘軍馬來到,不知是誰。”贊曰:“才得安靜,又有爭鬥。”要點人馬敵。馬坤曰:“待吾自去看之。”即引二百人下山探視,卻是幽州耶律皇帝殿名將韓延壽。坤問曰:“將軍來此何?”延壽曰:“耶律皇帝已歿,今立蕭太位,我奉令旨,來取將軍回國,共佐新主。”坤曰:“既奉有令旨,敢不回國!將軍且同入山寨,與兄等相見,再作商議。”延壽應諾,將人馬屯于山下,與坤入到山寨。坤令眾兄出來相見畢,仍整筵席款待延壽。坤席上謂贊等曰:“我只因耶律皇帝無,隱入太行山,今近十五年矣。聽得國中已立蕭太為主,有旨來取。寨中約有七千人馬,留二千與汝,同吾女鎮守,吾率五千,帶華、榮二人回國。若有書來召汝,即相應。”贊等令諾。次坤辭眾人,與延壽離太行山。馬忠籌出五里路外而別。坤子帶人馬自赴幽州。不提。且説呼延贊同眾人回至寨中,招軍買馬,專待朝廷招安。

九年三月,宋太祖聞劉鈞嚴設警令,作軍馬,與趙普等議征伐之計。普奏曰:“未有可乘之機,陛下尚容再議。”帝意未決,適時德節度使高懷德入奏邊事,乃言:“河東文武不睦,陛下宜乘其而圖之。”樞密使潘仁美亦奏徵。太祖乃下詔,以潘仁美為監軍,以高懷德為先鋒,統十萬精兵,克離汴京,望潞州徵。消息傳入晉陽,劉鈞大驚,即召文武商議。趙遂奏曰:“主公勿憂,宋師連年征戰,軍士懷怨。臣提一旅之眾,出潞州敵。”劉鈞允奏,即以遂為行軍都部署,劉雄、黃俊為正副先鋒,點兵五萬,御宋師。

(1 / 18)
楊家將傳

楊家將傳

作者:熊大木 類型:青春小説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